熱門文章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重裝備篇 - 調節器選購指南

一、前言:
        調節器(Regulator)是很重要的潛水裝備,它的功能是使人可在水下呼吸。調節器依特性、外觀而有所不同設計。但不論何品牌調節器,皆包含下列三種組成:
1.一級頭(First Stage)
2.二級頭(Second Stage)
3.空氣軟管(Air Hose)
調節器組成

二、一級頭款式 - 薄膜式(Diaphragm) VS. 活塞式(Piston):
        一級頭區分兩款,薄膜式及活塞式。一級頭功能係將高壓空氣(>10Bar) 降低控制成中壓(10Bar)。除非有高流量(High Flow)需求,否則兩款設計在呼吸及靈敏度上並無差異;對於高流量需求,活塞式能比薄膜式提供更多的空氣。
        活塞式一級頭能提供良好空氣流動率,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作動元件。雖然活塞式作動元件比薄膜式少(也就是活塞式機構簡單),但活塞式一級頭卻較貴,因為活塞式一級頭加工過程較精密。由於活塞式一級頭只有少數作動元件,所以可靠度高且維護成本低。雖然薄膜式一級頭作動元件較多,但對設備商而言是較容易生產,因此價格較便宜(性能也較低,但對於休閒潛水,這些效能差異不會有太大影響),對於初次購買裝備的人有較大吸引力。
        寒帶潛水員較喜歡薄膜式一級頭,因為薄膜式一級頭在冰水中的自由溢流(Free Flow)情形比活塞式一級頭少。
三、一級頭接頭規格 - DIN VS. YOKE:
        一級頭連接氣瓶接頭規格有兩種,DINYOKEYOKE接頭在世界各地較為常見,所用氣瓶規格多是Aluminum 80(Aluminum代表氣瓶材質為鋁,80表示氣瓶容量為80立方英尺=2.16立方公尺)
        DIN接頭安全性比YOKE高,是唯一可與高壓氣瓶(>232Bar)連接的規格。DIN優點是可直接將接頭鎖進氣瓶閥門並卡住高壓O環。
        DIN一級頭加裝YOKE轉接頭後可用於YOKE氣瓶。若常使用YOKE規格氣瓶,建議購買YOKE一級頭,DIN一級頭加裝YOKE轉接頭後較笨重。
        YOKE一級頭加裝DIN轉接頭後可用於DIN氣瓶。DIN轉接頭建議不要自己組裝,交由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潛水店)安裝會比較好。
四、二級頭款式 - 平衡式(Balanced) VS. 非平衡式(Unbalanced):
        簡言之,平衡式二級頭不管潛水深度或氣瓶殘壓多少,均能提供穩定呼吸。預算許可下,建議購買平衡式二級頭,不要購買非平衡式二級頭。非平衡式二級頭在氣瓶氣量減少或下潛深度增加時會讓人感覺呼吸困難。
        整個潛水過程中,平衡式二級頭都能提供穩定的呼吸。由於平衡式二級頭機構比非平衡式複雜,所以價格較昂貴。平衡式二級頭藉由平衡氣閥兩側壓力的技術,將會針對潛水深度增加或氣瓶壓力減少,而作呼吸氣量補償。
Aluminum 80氣瓶規格
  • 最大壓力:3300 PSI
  • 直徑:7.25 Inches
  • 長度:25.4 Inches
  • 浮力補償(裝滿空氣):-5.6lbs(負號提供負浮力,也表示會下沉)
  • 浮力補償(空瓶時):-0.5lbs(負號提供負浮力,也表示會下沉)
  • 氣瓶淨重:33.4lbs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重裝備篇 - BCD(浮力補償裝置)選購指南

一、前言:
        浮力調整衣/浮力補償裝置(BCDBuoyancy Compensation Device)功能可讓潛水員藉由增減BCD氣囊中的空氣,達成中性浮力或提供正浮力。將氣瓶空氣打進BCD,潛水員就可上升。反之將BCD空氣排放,就可下潛。
        部分人遲遲不買BCD的原因是租跟買同樣簡單,但卻可省下很多錢。記住潛水裝備是很重要、有關生命安全的裝備,若不熟悉自穿的BCD,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每款BCD配置及浮力皆有些許不同。每次租借不同款BCD,由於洩壓閥配置不同方置,可能因為不熟悉裝備而無法安全潛水。
二、性別(Gender):
        直到最近,潛水一直被視為男性運動,女性所穿設備都是專為男性設計,並無女性專屬裝備。裝備製造商注意到並開始設計女性專用裝備。
        女用BCD差異,主要在於胸帶(Chest Strap)配置。有些製造商改變胸帶位置,有些製造商則完全移除胸帶。其它差異在於肩帶(Shoulder Strap)的寬度及形狀。男用BCD肩帶寬度比女用寬。現在BCD設計會考量性別差異,可挑選更加適合自己的裝備。
三、款式/合身:
        最常見的BCD款式為背心式或夾克式。此款BCD會包覆整個背部,並具有肩帶及快扣。購買BCD時應挑選舒適並合身款式,可讓人自由移動且不會感到約束或滑動。合身的BCD應該包含以下三點:
1. 合身,且胸部、手臂及肩膀不會感到壓迫。
2. 肩帶可舒適繫緊身體,且不會感覺壓迫。
3. /排氣軟管(Inflator Hose)、充氣按鈕(Manual Inflator)及排氣閥門(Dump Cord)可輕易碰觸到。
四、氣囊(Air Bladder)位置及浮力:
        有些BCD的氣囊集中背部,有些氣囊是全身包覆。氣囊配置無所謂好與壞,全看個人喜好。有些人覺得背囊式好做中性浮力,有些人覺得包覆式氣囊好做中性浮力。
        除個人偏好氣囊形式,BCD定要提供足夠的浮力,才能讓滿戴裝備的潛水員浮上水面。所有BCD都會經過浮力測試,購買BCD時要確保浮力符合個人需求。肌肉的人比脂肪多的人浮力低(由於脂肪比重比肌肉小,所以正浮力比較大)。常運動的人脂肪少,所以要購買浮力大的BCD;反之,脂肪多的人要買正浮力比較小的BCD
        以台灣潛水環境,一般狀況下穿著裝備重量約11公斤(24不包含氣瓶及配重重量),考量後續可能加掛手電筒、相機及潛水刀等配件,建議選擇介於11~20公斤浮力的BCD
五、整合配重(Integrated Weight):
        BCD重大新設計就是整合配重。能將軟性配重(通常0.5~3公斤)放置BCD口袋(Pocket),此功能安全性比將所有配重戴在腰身好。BCD的整合配重功能讓潛水員減少腰帶配重重量並增加安全性。
        部分BCD的整合配重可在緊急狀況時快速卸除。此功能安全性比將所有配重穿戴腰身上,因為將所有配重穿在腰上,卸除配重時會將所有重量卸除;整合配重BCD,卸除配重時僅卸除BCD配重而已,這可讓潛水員將快速上升速度控制在範圍內,大大降低健康風險,例如潛水夫病。
六、掛鉤:
        除浮力控制,BCD還用來掛載裝備。BCDD扣用來掛扣裝備,例如手電筒、儀表、調節器及備用二級頭等,可讓裝備靠近自己但又不影響行動。購買BCD時要確定掛鉤數要滿足需求。
BCD各部位圖示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重裝備篇 - 備用二級頭選購指南

一、前言:
        備用二級頭(Octopus,沒看錯,就是八爪魚)是關乎安全性的重要潛水裝備。它可提供自己或潛伴援助。若主用二級頭突然故障,備用二級頭可立即提供空氣給潛水員。備用二級頭組成有三部份:
1.一級頭(通常單獨購買)
2.色彩鮮豔的二級頭(色彩鮮豔主要是與主用二級頭做區隔,便於辨識)
3.低壓空氣軟管(<10Bar,通常也是色彩鮮豔)
二、一級頭(First Stage)與二級頭(Second Stage):
        一級頭透過DIN接頭(德規,<300Bar,多用於歐洲)YOKE接頭(美規,<232Bar,多用於北美,台灣也適用)裝在氣瓶上。它的功能是將氣瓶空氣降壓(降至10Bar)後再進入空氣軟管。二級頭包含咬嘴及淨化閥;二級頭供氣給潛水員,視需要也可以移除異物。
三、空氣軟管(Hose):
        備用二級頭軟管通常比主用二級頭長(備用長度通常為120cm,主用為90cm)。因為備用二級頭可能要給潛伴用,所以長度要比較長(主用通常都是自己用,長度只要符合氣瓶到自己之間的距離就好)
四、旋轉(Swivel):
        許多備用二級頭能做自由旋轉,可讓潛水員將二級頭調整至舒適位置。也能讓潛伴調整二級頭至可呼吸的位置(不管潛伴在前方、後方或側邊)。部份備用二級頭還可提供近乎左右或上下翻轉。讓位於下方的潛伴也能使用備用二級頭。
五、淨化鈕/排氣閥(Purge Button/Exhaust Valve):
        二級頭排氣閥是單向排氣閥,可讓潛水員將空氣排出調節器。淨化鈕讓潛水員利用強制排氣將流進二級頭的水排出。即使穿著厚重手套,按鈕也可輕易操作,只需一根手指壓力就可進行清除。
六、咬嘴(Mouthpiece):
        咬嘴是重要設備。咬嘴材料是矽膠(柔韌但堅固的材質)。越來越多咬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讓下巴可保持自然姿勢,可減少不良姿勢所造成疼痛。由於咬嘴經常使用,可以的話,買個備用隨時更換。潛水員不正確咬緊咬嘴,非輕輕含住咬嘴,會造成咬嘴斷裂,此時就要更換咬嘴。
備用二級頭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輕裝備篇 - 防寒衣選購指南

一、前言:
        濕式防寒衣/潛水衣(Wetsuit),顧名思義,此款防寒衣會讓水接觸到人體;另外一款防寒衣係乾式防寒衣(Drysuit),此款防寒衣設計不會讓水接觸到身體(防寒衣內可加穿毛衣)。這裡所提防寒衣都是濕式。大多數防寒衣材質為氯丁橡膠(充滿無數氣泡的海綿狀物質)。這些氣泡可捕抓人體熱量,可將防寒衣內的水變暖。雖然氯丁橡膠是防水材質,但由於頸部、手腕及腳踝部份有縫隙,所以水會縫隙進入防寒衣,這就是為何會稱濕式防寒衣的原因。優質防寒衣雖不便宜,但是它會影響潛水品質,一分錢一分貨。
二、款式:
1. 短袖/背心防寒衣(Shorty/Vest):
       短袖防寒衣所能提供的保暖度最少。覆蓋部份包含身體軀幹、部份手臂(到二頭肌)及部分大腿(到大腿中間)。短袖防寒衣可讓潛水員避免水下活動時因意外接觸所造成的擦傷,也能避免因尖銳物所造成的穿刺傷。即使水溫未低到需穿保溫裝備,部份浮潛也會穿著短袖防寒衣避免日光及水面反射光所造成的曬傷。短袖防寒衣拉鍊一般設計在背後,方便穿脫。
2. 單件式防寒衣(One Piece Jumpsuit):
       單件式防寒衣常用於寒帶潛水,可保護身體軀幹、手臂與腿部。單件式防寒衣為方便穿脫,拉鍊一般也是設計在背後。單件式防寒衣通常提供較高衣領,可避免冷水直接接觸,且可將頭套塞入衣領內。由於單件式防寒衣包覆全身,所以保暖度比短袖防寒衣好。
3. 兩件式防寒衣(Farmer John/Farmer Jane):
       兩件式防寒衣適用於寒帶潛水。兩件式防寒衣包含上、下半身,上半身包覆軀幹及手臂,下半身包覆軀幹及腿部。由於軀幹同時有上下服裝包覆著,所以更能保持身體核心溫度,因此可讓身體專注保持四肢溫度(人體本身會將血液流往低溫的部份)
由左至右分別是短袖、單件式及兩件式防寒衣

三、厚度(Thickness):
        防寒衣由不同厚度氯丁橡膠做成。越厚的防寒衣提供越好的保暖度,但是,就會越不靈巧。注意,由於氯丁橡膠含有很多氣泡,潛的越深,防寒衣就會被壓縮更薄,保暖度就越差。所以水面上穿起來很舒服的防寒衣,潛到一定深度後就會覺得冷。
        熱帶潛水或浮潛,2~3mm厚度防寒衣應該足夠。此厚度防寒衣可些微隔絕水,並避免被尖銳物刺傷,另外也可避免曬傷。若偏好熱帶潛水或微冷水域潛水,此厚度是最適合的。
        5mm厚度防寒衣適合熱帶潛水或是容易覺得冷的人。此厚度的隔熱效果比3mm好,但是靈巧度會些微降低。
        7mm防寒衣是適合寒帶潛水。提供絕佳保暖度但也大大影響靈活度。7mm防寒衣含有大量氣泡捕抓熱量,但大深度潛水時會因防寒衣被壓縮而影響到保暖效果(若沒注意的話可能會失溫)
四、合身:
        花點時間決定購買哪種款式及厚度的防寒衣。
1. 由於防寒衣功能是要捕抓體熱,所以必須要合身。若太鬆,空氣會流失。貼身不代表不舒服。若防寒衣穿起來覺得手腳很緊,那表示太小件。太合身的防寒衣會減少活動能力。越厚的防寒衣(保暖度越好),靈巧度也會越低。
2. 試穿防寒衣時,從全身鏡看看自己(請朋友幫忙看也可以)。若防寒衣看起來四處都很蓬鬆,這表示太大件(但手肘及膝蓋部分的輕微褶皺屬正常,因為關節處需要活動空間)。若深呼吸時覺得有點困難,就表示防寒衣很貼身。
3. 若有件防寒衣覺得很棒,但有些部份需要摺疊,可拿去修改。



水溫
氯丁橡膠厚度(防寒衣、頭套、手套、鞋套、襪套等)
台灣海面均溫
26~30
1mm
夏天26~30
秋天24~28
冬天15~25
24~30
1.5mm
23~29
2 mm
21~27
2.5 mm
20~26
3/2mm(軀幹3mm,手腳2mm)3mm
17~23
5/3mm(軀幹5mm,手腳3mm)5/4mm(軀幹5mm,手腳4mm)5mm
12~18
6 mm
10~16
6.5mm
9~15
7 mm
6~12
8 mm
0~10
9.5 mm

水溫與氯丁橡膠厚度參考表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輕裝備篇 - 呼吸管選購指南

一、前言:
        選購呼吸管時,不要感到很訝異,一個如此簡單的裝備竟有這麼多的考量。僅記下列幾點,就可買到適合的呼吸管。
呼吸管構造

二、用途:
        呼吸管兩個主要組成:管子(Tube)及咬嘴(Mouthpiece)。購買呼吸管原則就是舒服及合適。
        用於浮潛,簡單流線型的呼吸管是最適合的。若用於潛水的呼吸管則會有更多功能。選購呼吸管時要確保咬嘴舒適並符合所購買的面鏡形式。
        用於潛水,最先進的呼吸管設計可加強水面上的活動,當然這些功能不一定必要(因為潛水重點在水下活動而不是水上活動)。跟浮潛一樣,選購呼吸管時要確保咬嘴舒適並符合所購買的面鏡形式,且不會妨礙到其他潛水裝備。潛水員用呼吸管目的是為能在水面上節省氣瓶空氣。
三、咬嘴:
1. 材質:
   大部分的材質是矽膠。矽膠耐用、有彈性及舒適。部份咬嘴所用材質非矽膠,會不舒適且耐用度也不好。
2. 舒適:
   浮潛時,要確保咬嘴舒適且不會弄痛嘴巴。且要確定咬嘴彈性符合牙齒,無須用力才能咬緊。若必須要很用力才能咬緊咬嘴,這表示咬嘴不適合自己。呼吸管咬嘴跟調節器咬嘴很像,要讓牙齒覺得很舒服不會感覺到不適或壓力,潛水時會感覺到後顎酸痛或疲勞,試著呼吸時不要用力咬緊咬嘴。
3. 維護:
   就像電池一樣,咬嘴要視使用量情形更換。可多買備用咬嘴以隨時更換。
四、管子:
        從最簡單的J字形到符合頭部輪廓的形狀。沒有非何種設計不可的造型,只有舒適需求跟個人呼吸量的考量。許多先進的呼吸管設計考量頭部輪廓。在水面上時,若水會充滿管子,可能是呼吸管不適合或呼吸管位置要調整。不論何形狀呼吸管,直徑要能滿足呼吸的空氣量,若直徑太小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大直徑呼吸管容易清洗。呼吸管直徑跟所造成的阻力之間要取得平衡(直徑越大越好呼吸及清洗但阻力大,反之則相反),否則會成為水下活動的阻礙。
五、其他功能:
1. 淨化閥(Purge Valve):
   單向淨化閥是種越來越普遍的功能。淨化閥僅允許水從單一方向流出呼吸管。淨化閥好處就是只要少許力氣就可把水排出呼吸管。
2. 彈性連接(Flexible attachment point):
   部分呼吸管與咬嘴之間的聯接是有彈性的,不會影響在水面下活動。
3. 乾式/半乾式呼吸管(Dry/Semi-Dry Snorkel):
   想減少流入呼吸管的水量,可考慮購買乾式/半乾式呼吸管。標準式呼吸管在下潛時,水會從頂端流入。乾式/半乾式呼吸管不會讓水流入。乾式呼吸管百分之百不會讓水流入。半乾式呼吸管,水只會佔滿管子5%的空間。當然乾式/半乾式的缺點就是空氣呼吸量會有些微減少。
        註解:乾式呼吸管設計無淨化閥,因為它們百分之百不會進水。
4. 摺疊式呼吸管(Folding snorkels):
   許多潛水員不希望呼吸管在潛水時造成不便。製造商聽到心聲,設計出摺疊式呼吸管。這種呼吸管可從面鏡頭帶拆下,然後摺疊放進BCD中。
由左至右分別是標準式、半乾式及乾式呼吸管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輕裝備篇 - 配重選購指南

一、前言:
        由於部份潛水裝備會產生正浮力,所以潛水員需戴配重才能下潛。配重需求視個人情況而有所不同,可考量下列三種情形:
1.人體自身浮力/比重:
       有些人天生就是會浮,反之有些人就是會沉(這是因為每個人比重不同所造成)。天生會浮的人需額外配重才能下沉。物體平均比重大於水,重力大於浮力,則物體下沈;若比重小於水,重力小於浮力,則物體上浮。人體充分吸氣時比重介於0.96~0.99,充分呼氣時介於1.02~1.05(海水比重介於 1.022~1.026)。平均而言,正常呼吸時人體的比重略與水相等(所以才能靠呼吸做中性浮力)
2.潛水裝備:
       部分裝備提供正浮力,也就是說需額外配重。例如:寒帶潛水會穿比較厚的濕式防寒衣,因此會比乾式防寒衣或薄的濕式防寒衣需要更多配重,因為厚的氯丁橡膠(neoprene)含有更多氣泡,更多氣泡表示更多正浮力。
3.性別:
       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大正浮力,因為女性身體脂肪比例比男性高,又脂肪的比重低(<1),所以女性正浮力會比較大。
        現代潛水員對配重上比以往有更多選擇。許多浮力調整裝置(BCD)提供整合配重,因此可減少腰帶配重。另配重有硬式或軟式可供選擇。
二、硬式配重:
        硬式配重有優點也有缺點,硬式配重材質為鉛或在鉛外層包一層塑膠。包覆塑膠會比未包覆塑膠舒適。
        硬式配重優點是隨時都可變更重量。只要將配重從腰帶上掛載或卸除就可變更重量。例如:平常都穿7mm的濕式防寒衣,所以配重要搭配7mm的防寒衣,現在要去熱帶潛水,改穿3mm的濕式防寒衣,只要將配重從腰帶上卸除就好。
        硬式配重缺點是不舒服又笨重。由於形狀固定,所以無法期望符合人體外形。
硬式配重腰帶

三、軟式配重:
        軟式配重有兩種形式:1種是重量袋,另1種是重量帶。軟式配重一般是將鉛沙放置網袋內。喜愛軟式配重的人是因為它符合人體外型。它們只會些微影響潛水員的動作,舒適度良好。軟式配重另一優點就是多功能。例如,若感覺腳踝很笨重,潛伴可幫你將配重移至氣瓶或BCD
        軟式配重缺點是部分腰帶配重數量無法輕易改變。部份軟式配重數量是固定的,有些腰帶提供魔鬼氈可讓潛水員調整配重數量,但非所有腰帶都有提供如此功能。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輕裝備篇 - 蛙鞋選購指南

一、前言:
        蛙鞋設計理念很簡單,就是滿足大多數潛水愛好者的需求。可參考下列三項問題來評估自我蛙鞋需求。
1. 蛙鞋用於從事何種運動,游泳、浮潛、水肺潛水或自由潛水。
2. 潛水環境溫度及下水方式,熱帶潛水或寒帶潛水,岸潛或船潛。
3. 推進速度
二、運動專屬設計:
        蛙鞋設計成很多鰭片聽起來好像很棒,其實不盡然。蛙鞋是運動專屬設計裝備,包含許多設計理論,會大大影響水下活動。蛙鞋區分下列三種設計款式:
(一)、 游泳/浮潛(Swimming/Snorkeling):
       休閒游泳及浮潛蛙鞋購買理念是越簡單越好。大多數游泳者或浮潛者不需要特殊功能。基本情況下,基本款蛙鞋就能滿足需求。蛙鞋長度需求不像水肺潛水那麼長,而且絕對比自由潛水還短。若覺得穿上蛙鞋好像在跟它對抗而不是幫助,那這雙蛙鞋長度可能超過需求。短蛙鞋比較適合游泳或浮潛。
(二)、 水肺潛水(Scuba Diving):
       潛水員希望蛙鞋功能勝於休閒游泳或浮潛。希望蛙鞋能提供更多推進力。潛水蛙鞋會比泳鞋還長,也就表示需要更多腿力來有效踢動蛙鞋。
(三)、 自由潛水(Free Diving):
       自由潛水是種不靠供氣設備的大深度潛水運動。為讓潛水員僅靠肺部一口氣做大深度潛水,自由潛水蛙鞋設計理念是很有效率踢鞋。以最少踢腿次數獲得最長前進距離(也就是推進力大),自由潛水蛙鞋設計比泳鞋或潛水蛙鞋還長。一般而言,越長蛙鞋有越大阻力(也就是推進力越大),這就是自由潛水蛙鞋比較長的原因。
三、蛙鞋穿戴形式:
        水溫及下水形式是購買蛙鞋款式主要考量因素。潛水環境會決定購買何種穿戴形式蛙鞋。
        寒帶潛水或岸潛(岩礁),會需要更多的防護裝備,包含鞋套或襪套。若有穿鞋套(氯丁橡膠鞋或其他硬底鞋),則開放式蛙鞋(Open Foot)是你不二選擇。開放式蛙鞋可容納鞋套,鞋根帶會包覆腳部並可調整鬆緊。開放式蛙鞋可輕易容納硬底鞋。硬底鞋底(利用鞋底抓地力)及鞋根可避免蛙鞋脫落。
        熱帶潛水或船潛,所需的防護設備會較少。甚至可不穿鞋套下水。因為未穿鞋套,可不穿開放式蛙鞋。封閉式蛙鞋(Closed Foot)會包覆整個腳踝,很像拖鞋。若蛙鞋橡膠會磨腳,可能是蛙鞋太大或款式不合腳。反之,若蛙鞋難穿戴,則表示蛙鞋太小。
四、推進力:
        潛水員很注重踢腿動作及推進力。蛙鞋主要有兩種款式,溝槽設計(Channel,也就是傳統設計)及分鰭設計(Split,這是後期設計)
(一)、 溝槽蛙鞋(Channel):
       溝槽幫助水沿著蛙鞋流動,可幫助潛水員在水下快速游動。因溝槽減少蛙鞋表面阻力,故溝槽可增加潛水員前進速度。此外,溝槽提供更多靈活度(取決於溝槽數量、線條及位置),這表示蛙鞋可更大幅度彎曲並增加每次踢腿的流水量。
(二)、 分鰭蛙鞋(Split):
       分鰭蛙鞋的設計理論,當潛水員向下踢動蛙鞋時,水流經鰭片會建立類似彈簧的動作,就像海豚尾鰭打水動作。這動作(彈簧動作)可有效增加踢水力道,並且減少疲勞感。膝關節受過傷或動過手術得人很愛分鰭蛙鞋。分鰭蛙鞋可減少膝關節阻力並提供有效踢水。
由上至下分別是封閉式蛙鞋、開放式蛙鞋、溝槽設計及分鰭設計